点击链接看前篇:
刘伯承并没有神通广大到掌握王敬久所有活动和怯战心态,而是根据国军各部之行动,敏锐判断出敌整体指挥并不紧张,因而敢把4个主力纵队分开,达成战役上的南北钳制、两面配合的效果。
这给一线指战员的感觉就是,虽然我们兵力少,但刘司令员总会有办法。
部队带到这个程度,那就太成功了!
若论含金量,笔者以为不次于粟裕指挥过的难度最大的苏中战役。
回到本文主题,羊山集战役也是陈锡联在全野地位升降的转折点。
2、3纵初攻羊山集不克,据信刘伯承也动了火气,把主攻指挥员换了人,让陈锡联统一指挥两个纵队加6纵16旅。
陈锡联回忆录不忍揭兄弟之羞,只说自己重新提出了进攻部署。
原来的进攻部署失误在哪呢?
2、3纵互不干预,2纵从西面攻,3纵从东面攻,这样有利于各纵自己指挥自己熟悉的部队,战后也好分功劳。但犯了平均用力的毛病,各个攻击点上都没有形成绝对优势兵力。
整66师作为土木系的主力部队,基本战术素质还是有的,有效利用防守工事对抗解放军的进攻,精锐士兵加基本有效的工事,这是进攻者的噩梦。夜间虽经猛烈冲击,攻占了部分阵地,但进入阵地后守不住,天亮又撤回来,两个纵队伤亡都不小。
从7月15日打到7月24日,交战双方都沉不住气了,蒋介石下死命令让各路大军救援。毛主席亦迭电刘帅,催促抓紧南下不要恋战。
刘帅让二陈到一线再进行详细观察,寻找破敌之法。陈锡联自己筹划了一个新的进攻方案,即集中2纵、3纵、6纵16旅、冀鲁豫军区独1旅,制定一个北、东、西三面进攻。
该方案打乱原有部署,陈锡联在电话向李达参谋长汇报了一个多小时,可见调整部署的风险有多大。李达转向刘伯承汇报方案,刘伯承批准就这么打。
这样一调整兵力,迅速取得战果,27日发起总攻,3纵7旅19团(即老红军团769团)和6纵16旅46团同时攻上羊山集主峰,此时国军防守尚能坚持,再也打不了反冲锋,制高点易手,火力压制住集内,进攻也容易了许多。至28日夜,即全部消灭整66师残部,活捉中将师长宋瑞珂。
羊山集一役陈锡联反应敏锐,判断准确,打破了纵队藩篱限制,表现出兵团级指挥员的水平,更加坚定了刘帅培养扶持他的决心。
三、钢炮上将的遗憾
此后南下大别山,3纵逐步抓住机会,历次作战都担纲主力。陈锡联自有一手绝活,一旦逮住机会,只要兵力有两倍以上优势,就敢包围全歼,吃干抹净绝不马虎。
比如1947年10月的张家店战斗,3纵与整编88师遭遇,该敌有一个整编师部加一个整62旅。这个师是川军,与3纵9旅一接触就发现不对劲,过于猛烈,想逃已来不及,被陈锡联团团围住全部消灭,只逃了整62旅旅长张世光。
这与南进途中2纵屡屡被杂牌军纠缠形成了鲜明对比。
转出大别山后3纵参加了宛东、宛西战役。淮海战役开打,3纵受命以1个纵队的兵力打敌重兵防守的宿县。当时3纵只有1.7万人,宿县守敌有1.4万人(有的资料说1.3万余)。其主力是黄百韬的148师。
陈锡联硬桥硬马,干吃生吞,不喝水不蘸酱,拿下宿县全歼守敌。表现极为抢眼。
围歼黄维兵团,拖住并打懵黄兵团,首功是陈赓和4纵。之后包围总攻,陈赓、王近山、陈锡联分别担任三个攻击集团的指挥。华野陈参座率援兵到达后,王近山的指挥位置让给陈参座。三陈大战一黄,把黄维打得欲仙欲死。
中野各纵的战斗力究竟谁是第一?若论综合实力以及主官个人能力,旅长是实打实的第一。若论纵队战斗力和临场指挥水平,临战从无败绩的钢炮纵队似乎又稍胜4纵一筹。当然,旅长是前辈,并不屑于和小钢炮比长论短,3、4两纵可算第一梯队。
1、6纵各有短长,实力相当,若论个人勇武、军人意气、骁勇能战,王疯子的个人英雄主义气质比以稳为主的杨勇稍浓郁一些。
陈锡联最大的遗憾是未能上朝鲜战场。1950年10月他到炮兵担任司令员,到1951年4月,才与刘亚楼到朝鲜战场看了看情况,但未指挥过志愿军炮兵作战。
关于和陈赓的关系,两个人应该是不错的,陈锡联大概从未想过和陈赓比高低。
1943年陈锡联去延安学习,拜见毛主席时陈赓当面介绍说,他就是陈锡联,外号小钢炮。陈锡联不以为忤,一下子和毛主席拉近了感情。
去见朱老总时,因为陈锡联率769团护送过朱老总,且在八路军前方指挥部时陈锡联担当警卫队之角色经常见,陈赓就不再陪同介绍。
陈锡联回忆说,他进去和朱老总说话,陈赓就在院子里用杆子打苹果树,等朱老总送两人走,陈赓就假装说:“老总,树下掉了好多果子。”朱老总就说:“既然掉下来了,你们捡去吃吧。”二陈就把身上所有口袋都装满,回去吃好多天。可见两人感情之亲密。
陈锡联原配夫人病故后,陈赓还热心撮合自己第一位夫人王根英的妹妹王璇梅和陈锡联结了婚。王根英牺牲得早,陈赓对她十分怀念,对小姨子非常关心。说来二陈也算得连襟。
陈锡联篇完结。中野纵队司令盘点将继续。
明天将插播一篇关于长津湖冬衣问题的热心朋友的来稿。
并回复评论区朋友们,王敬久篇已写好,后续将发出。
粤友钱优配-粤友钱优配官网-配资资金-杠杆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